甲方虽然不擅长做方案,
但非常擅长改方案。
一遍又一遍,一稿又一稿;
不厌其烦,不辞劳苦,不容置喙。
像极了高三班主任对你的恨铁不成钢。
不同的是,
你的班主任至少还觉得你算块铁;
而在甲方心里,你就只会打铁——
“都过去20分钟了,怎么还没改好???”
“再改不好你就别改了,我找别人改!!!”
那些年,甲方爸爸们从天而降的要求,犹如空虚寂寞的夜晚突然被随机推荐的触击心灵的一首歌,控制不住的开启网抑云,在脑海中循环播放。
幸福的甲方都是一样的,
不幸的乙方各有各的不幸。
有人害怕甲方中途换人一拍两散;
有人却巴不得甲方爸爸换个人去薅羊毛。
还记得伊朗建筑师
Alireza Taghaboni 吗?
没错,就是那位致力于用自己刚及格的结构知识解决所有设计问题的哥。
A哥最近就被甲方盯上了。
在德黑兰大学教授Khalil Hajipour为伊朗什拉兹进行城市规划后,靠近什拉兹市区的萨德拉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城镇。
基本就等于搞了个开发区或者卫星城。
K教授很贴心的为萨德拉新城规划了一个近27000平米的新市民中心。基地就位于城市主街道旁,背靠小山丘,周围已建成学术园区和医院等公共设施。
跟所有伊朗的内陆城市一样,纯粹的沙漠气候、起伏的山脉和不连续的小平原就勾画出了场地的全部风景。
按你胃,
这依然是一个声势浩大的建设项目。
什拉兹市政府也很积极的开启了声势浩大的设计竞赛。
总之,一切看起来都像极了伊朗布灵布灵的黄金矿,就等各路建筑师来挖掘开采了。
小A哥也扛起小铁锹兴高采烈的参赛了。
为了新城区的扩张,建设委员会要求新的市民中心拥有住宅、文化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等,同时还要具有无限扩张的可能性。
桥豆麻袋。
甲方你确定这些是一个
“正常”市民中心的配置吗?
市民中心里需要有个文化/商业综合体吗?
无限?
还扩张?
小A哥虎躯一震,恍然大明白。
这项目压根儿就不是个矿,
而是个矿坑!
看看这要求:
住宅、商业加文化,还无限扩张。
这是要建市民中心吗?
这特么就是个市中心啊!
但你还是低估甲方爸爸了。
人家要的也不是一个市中心,
而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城市!
换句话说,这个市民中心的项目本质上就是一个样板间,甲方打算以后就靠复制粘贴建设整个萨德拉新城!
正是开局一个建筑师,满城都是我马甲。
一份设计费换一整座城市的房子,
狐狸都没这么精。
而作为职业建筑师,小A哥的第一反应是:整个新城区的建筑都长一个样,岂不是很恐怖?
确实很恐怖。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很直白了:
怎么让甲方可以通过简单复制的方法粘贴出一座千姿百态的新城市?
虽然听起来很离谱,
但也不一定完全没有不靠谱。
只要换一下主语。
比如:
怎么让三岁小朋友通过简单复制的方法粘贴出一座千姿百态的新城市?
答案很简单,给ta一套
积!木!
自己选的竞赛,跪着也要比完。
小A哥决定给甲方小朋友设计一套新积木。
也就是将小的模块化单体组合形成大的建筑群体,其模块变体和组合方式的不同,使得城镇的扩张具有多重的可能性。
理想比乐高的城堡还美好,
但现实是你根本买不起。
别的先不说,住宅、商业、文化三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从功能体量到使用空间哪儿哪儿都不一样,怎么用模块统一就是个灵魂拷问。
沉迷结构不可自拔的A哥这次仍旧决定用结构解决问题。
划重点:
通过创造无尺度结构模块解决建筑群的形象问题。
当然,以A哥的功力找一个无尺度模块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不具备专业设计技能的甲方小朋友自己拼凑玩耍,搭起一座新城。
就像为什么乐高卖的贵?
创造原型零件才是核心技术。
首先,A哥对功能体量进行了模块切分。
在住宅、商业、文化三个功能中,
住宅是尺度最小的。
根据住宅功能的需求,将其分为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三种类型。
基本单元以单人模块和双人模块为基础。
理论上,1和2可以组成除0外的任何自然数。也就是可以拼成任意人数的居住需求。
然后是中尺度的商业区体块。
根据商业区功能,可以将其基本模块分为:入口、服务和辅助空间这样的小模块;以及广场和售卖空间这样的大模块。
同样的,小模块和大模块混合组合就可以生成中等尺度的任意形态。
接下来是最大尺度的文化街区模块。
对于文化区来说,基本模块包括相对小型的基础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等)模块、会议报告厅模块以及大型的体育馆和剧院模块。
辅助空间模块与大小文化模块分别组合,就可以形成异形的大尺度空间。
至此,不同尺度的功能模块确定完成。
但这样拼凑起来的建筑基本就是一堆火柴盒,离千姿百态还差了十八个千奇百怪。
因此小A哥还需要继续对功能模块进行形象设计。
同样,形象设计依然要满足甲方小朋友自己拼搭时的简易不动脑需求。
A哥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拱结构。不仅能够满足中东的干热气候,还可以通过其构建的厚度和个体变形使其塑造的建筑从稳重到轻盈随时变换。
先拿出单向拱和穹顶两种形式。
虽然拱券可以根据跨度和高度改变空间大小,但由于住宅尺度过小,无论穹顶还是单向拱都难以满足单层的空间利用率和双层的形象美感要求。
敲黑板!
小A哥掐指一算转念一想:
既然整体的拱形单体结构形式不可取,那么可以局部应用啊。
不管是多向曲面的拱券还是单向拱,其对气候和形象的影响实际上都主要在顶部,干热的环境可以通过拱顶弧线得到改善。
因此,局部应用很自然的选择在屋顶。
使用单向拱对单体屋顶进行覆盖,多层建筑的夹层楼板和单层建筑的屋顶楼板与外墙体之间的边缘进行留缝处理,这样室内空气仍旧可以通过竖向流通来完成拱形屋顶对气候的改善。
然后将单向拱从中间切开,每边1/2的拱顶就可以安装在任意尺度的屋顶上。
调整拱顶形象,使其与屋顶及外墙面完美结合,多个单体组合也更具有流线性。
另外将不同模块连接位置的立面转角进行倒角处理,增强模块组合的整体性。
至此,通过屋顶拱形模块与倒圆角处理两个小操作,小A哥就基本解决了形象问题。
既然积木已经设计的差不多了,A哥就开始在基地给甲方进行“样板间”游戏示范。
首先,由于基地范围内坡地过多,根据现状进行土方处理,形成两片平缓区域;西北角土地回填,在基地内部形成小山丘的景观。
然后根据任务书进行功能分区:住宅区8700㎡;商业区7200㎡;文化区11000㎡。
因为商业区建筑体量中等,所以设置在两区之间起到过渡作用。
再根据住宅、商业和文化功能单体空间的尺度,进行三级轴网划分以便于新结构单体的选择。
下面进行三级模块置入。
先根据住宅功能需求,分为置入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三种类型。
而文化区要求拥有一个剧院、一个篮球馆、一个体育馆以及两个会议报告厅。
将文化区根据功能体量大小进行位置分布。
把大体量的剧院和体育馆空间置于场地边缘,避免阻隔场地中央人流。
将报告厅等小空间置入,同样靠近场地边缘以保证文化区广场的联通。
在剧院和体育馆上空增加连接体量,将文化区统一起来。
大小尺度两部分模块置入完成后,开始进行中间尺度的商业区布置。
由于商业区联系住宅和文化区且更具有开放性,因此在靠近场地入口位置和靠近住宅区的位置布置入口门厅等小体量模块,同时与住宅区产生连续性。
然后将较大体量的商业及广场模块置入到边缘位置,保证中央广场的开放。
最后在商业区临街处上空增加体量联系多个屋顶广场。
功能置入完成后,在各类建筑屋顶置入弧形结构模块解决整体形象问题。
住宅区体量较小更能适应拱形结构,屋顶全部采用弧形结构,而商业和文化区则体量较大,局部采用弧形结构。
先将采用弧形屋顶体量的立面转角处进行倒圆角处理。
然后在弧形屋顶处的边缘位置开洞,为内部空间增加采光的同时使屋顶也成为活动场所。
根据体量大小和每个模块的开放方向,置入弧形屋顶。
形象问题解决后,开始布置整体建筑群外部流线。
根据场地高差调整各区的广场标高,使得区域高差在外部场地进行消化。同时将建筑屋顶局部相连成为屋顶广场。
然后根据广场位置加入流线交通,使得不同高度的广场在场地内流通。
建筑群的屋顶模块组合提供了遮荫避阳的可能性,同时不同区域的人们可以在广场和屋顶上进行自由活动。
最后赋予建筑群当地的夯土材质,立面开小窗,庭院种树。
打完收工。
这就是
Next office
设计并中标的
伊朗萨德拉市民中心。
不出意外,这个样板间将会覆盖整个萨德拉新城。
最后,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知道自己懂什么的人,另一种是知道自己不懂什么的人,最后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懂什么还是不懂什么的人。
那么,建筑师一定属于第四种。
Ta首选需要知道自己懂什么,然后需要知道甲方不懂什么,最后再帮助不知道自己懂什么还是不懂什么的甲方知道自己到底需要懂什么。
毕竟,最奇葩的甲方,
永远是下一个。
图片来源:
本文图片[1]~[9]、[13]来源于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200511032141
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End-
编辑 | 与鹿
校对 | 与鹿
版权声明
内容由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授权优优课编辑发布
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投稿邮箱
539636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