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类设计如何能够突破现有建筑类型学的认识?
如果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选择一个地点,只要该建筑位于地球上并遵守基本的物理定律,其他不做要求。我们该如何设计?在设计项目过程中会经常处于多种可能的环境之中,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被海水覆盖或者经历地质变迁,那我们的结构和设计如何顺应形势而改变?

本次公开课我们邀请到了建筑导师CHENGXIN RUAN老师为我们做相关分享,老师将基于“费米悖论”讨论宇宙尺度的生命模式,并结合科技的发展将之叙述出来,通过分享人类展馆设计竞赛的一些项目理念及最终目的,带同学们了解如何做超出框架的设计,突破建筑类型学对于博物馆类型的桎梏,明确设计主旨选定,确定设计策略。
※ 第一接触(First Contact)类的话题都不可能绕开一个核心议题即“费米悖论”。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于1950年提出:如果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如此宏大,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生命的诞生,宇宙应该是吵闹的,但是现实情况为何是宇宙一篇寂灭?在如此广袤寂灭的无垠之中,我们如何能够达成第一类接触,那会是怎么样的形式? 我们将在地球树立一座顽固的丰碑,等待第一个造访这座丰碑的客人。
01# 主讲老师

「 导师作品 」




02# 讲座内容
「 讲座大纲 」
设计主旨选定
- 我们要有哪些可以被封装的成就?如何选定?- 配合设计的主旨如何找到选址?- 我们可以有哪些备选的场地
制定设计策略
- 如何利用建筑尺度结构进行生命形式的交流
- 生命形式的交流模式探究和猜测
「 课程素材 」
▲大型强子对撞机与希格斯玻色子_Resrouce:维基百科* 图为在紧凑缈子线圈探测器里,从质心能量为8 TeV的质子-质子碰撞事件记录数据制作出的三维绘景图。希格斯玻色子(希子)的探索有关空间中物体质量的形成。

▲ 黯淡蓝点_Resrouce:维基百科&NASA* 图为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地于地球从40亿英里外(64亿公里外)拍摄的照片,照片使用了一台窄角度的相机于黄道之上32 °拍摄,并使用了蓝色、绿色和紫色的滤光镜,当中地球仅仅占据0.12像素。

▲神们自己1990年小说封面_Resrouce:互联网
* 图片为科幻黄金时代的黄金作品"The Gods Themselves"封面,小说内讨论了宏大时空尺度的生命交流方式。
▲沙滩建筑,讨论海岸的构成元素
▲雪山建筑,讨论极端环境建筑要素
「 成果分享 」

▲ 来源:第十三届园冶杯官网

▲ 来源:第十届DESIGNNOVA天鹤奖国际创新设计大赛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