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后人类时代背景下,交互设计的可能走向?
后人类时代背景下,交互设计的可能走向?
免费
21
立即学习
详情
目录
评论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正日益变得“虚拟化”。在《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一书中,N. Katherine Hayles 即从文学、科学与控制论的角度探讨了“虚拟身体”——“物理身体”的消失、人类主体地位的被动摇、人造生命的可能泛滥......


本次线上分享会,我们邀请到了毕业于爱丁堡大学(信息设计)专业的 Bella 老师,她将围绕 Katherine Hayles 的《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一书的内容进行展开,介绍理论诞生的 context(背景、语境),以及一些生物或机械结合的实验性装置介绍。针对同学们的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我们还特别设置了答疑时间,老师将耐心地解决大家的困惑。对相关理论感兴趣的同学,请不要错过本次的分享~



关于 Katherine Hayles 和她的书


图片


Katherine Hayles,后人类研究领域学者


N. Katherine Hayl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特聘教授,美国杜克大学荣誉教授,后人类研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学者,主要研究关注科学、文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代表作《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1999)于2017年翻译成中文,掀起了国内近年来的后人类研究热潮。


图片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虚拟身体的多重想像和建构》

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


内容简介:本书深入探究了“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责无旁贷地阐明了我们所身处地虚拟时代及未来的走向。我们作为“人类”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我们终将成为“后人类”。人类为什么会走向“后人类”?“后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即将成为“被淘汰的物种”?智能机器人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


融贯技术与文化的历史,从控制论的诞生到人造生命的出现,凯瑟琳·海勒梳理出三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信息如何失去它的身体;赛博人的文化观念及技术构建;控制论对人本主义主体的消解。深入探究“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阐明了人类的真实处境。人类必须与其他生命共享这个星球甚至人类自身。



什么是后人类(Posthuman)?


后人类主义(英语:posthumanism 或 post-humanism)共有 5 种定义:


1. 反人文主义:任何批判传统人文主义及有关人文主义和人类生存条件的传统观点的理论。


2. 文化后人类主义:一种文化倾向,竭力超越有关人性的陈旧概念,以发展出能够持续改变以适应当代技术科学知识的人性概念。


3. 哲学后人类主义:一种哲学倾向,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及其遗留思想的基本假设持批判态度。


4. 后人类生存条件:批判理论家对人类生存条件的解构。


5. 超人类主义:一种思想和运动,寻求发展并使消除老龄化的技术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人类智力,体力和心理素质,以实现后人类未来。



图片


“后人类主义(posthumanism)”可以说是一个“舶来词”,这个词在翻译的时候,表意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一个是 post-humanism,另一个是 posthuman-ism。post-humanism 的侧重点强调在 humanism(人文主义)之后,这是基于西方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来探讨人文主义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人类中心主义的一些弊端,二元对立思维的弊端,福柯、德里达、德勒兹、康吉莱姆等人的一些思想就体现了 post-humanism。


而 posthuman-ism 的侧重点强调的是 posthuman,也就是后人类,这是基于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从而给人带来了新的生命形式(如赛博格,人类似乎已经进入到下一个进化阶段,开始脱离当下的生命形式)的现象产生。因此,我们开始变成了“后人类”,才有了后人类主义一说(posthuman-ism)。


现今的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文本中便经常提及“后人类”,它们尤其关注人与机器的关系、人与“非人”之间的相处问题及伦理道德问题等。例如《西部世界》《黑镜》《Love,Death&Robots》等。




分享嘉宾-交互方向导师 Bella



 Bella 

 交互方向导师 


毕业院校:爱丁堡大

毕业专业:信息设计(硕士)


老师简介:研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心理学,特别是虚拟体验如何导致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发生变化。构建和研究允许人们在虚拟空间中会面的系统,并探索社交互动本质的变化。最近的研究重点是虚拟体验如何改变教育、环境保护、同理心和健康。


 老师的作品:


| 交互式博物馆装置设计


网站设计;通过对遗传疾病的数据分析,在公共展览空间中呈现数字人工制品以及在线网站,实现面向用户的数据驱动的疾病体验


图片




德国轻型电动汽车宣传网站


原型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与 LEVA-EU(欧洲轻型电动汽车协会)合作,唤起用户的减排意愿,为轻型电动汽车设计可交互宣传网站



| 儿童医疗数据可视化设计


MR;探索 AR 技术应用场景,为患有轻度疾病的住院儿童设计的虚拟数字花园,治疗儿童医疗恐惧



围绕Katherine Hayles的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 展开,介绍理论诞生的 context(背景、语境),包括几个生物或者机械结合的实验性装置介绍。

0节课
正序
暂无目录
小编正在努力制作中哦
暂无评论
快来写下你的评论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