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验/建筑学出图怎样才正确美观好看?/
建筑学出图怎样才正确美观好看?
2018-12-05 16:42:02951浏览
调整lineweight时候一般的逻辑是Spatial Edges最重,surface最轻,hidden可以用虚线也可以

首先说一下对于单纯的线稿而言比较普遍的出图流程:rhino建模然后分层次,导入illustrator调整线宽。

补充:1. 关于rhino分层,这里指的是make2d之后,把属于不同lineweight的线放进不同颜色的图层里,这样在导入illustrator时可以选择select same color,一次性把整个图层的线选上。

2.用AutoCAD改lineweight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曲的显示效果相对于illustrator略差一些,如果是直来直去的模型当然也可以倒进AutoCAD调整。

3.第一学期老师让我们练习计算shadow, section,oblique之类的东西时候也做过完全不用三维建模软件的图,如果暂时没有学三维软件的打算,只用AutoCAD一样可以练习lineweight,详细的内容下面再说。

大概到了大神们的境界时候考虑各种细节时做得各种调整是学不来的,但是总有像我一样的大一菜鸟需要系统的学最基本的各种系统。第一学期刚开学学lineweight时候老师推荐过FRANCIS D. K. CHING 编写的DESIGN &DRAWING,相关的知识都讲得很详细。如果不介意读英文的话可以看一下。关于lineweight最基本的知识主要是Spatial Edges,Planar Corners,Surface Lines,Hidden Lines之类的划分,截一张书里的图:

调整lineweight时候一般的逻辑是Spatial Edges最重,surface最轻,hidden可以用虚线也可以不表示出来,如果模型复杂也可以再加上由远及近逐渐变重分层次,不过据老师说这种逻辑往往更多的是被艺术表达采用,并不是复合建筑规范的表达方式,在相对简单的模型中最好不要用。

一般lineweight具体的数值需要根据最终打出来时候的纸张大小调整,每张图里面具体有多少种lineweight由模型的具体情况决定。如果模型里线比较多或者打印出来时候不需要打很大就尽量少用几种,反之就多一些。

下面的图片都是上学期平时的作业,只是用来举栗子说明一下lineweight,没有渲染之类的,只有线(T_T我知道画的比较渣……只是举栗子而已……大家就抱着看菜鸟的心态看看就好……):

0.如果不会用三维建模软件的话,只用AutoCAD也一样可以练习lineweight:

这张section是第一学期老师不允许用三维建模软件时候,在AutoCAD里人工一点一点算出来的,只用了两种lineweight。有些地方画的不准,但是这种直来直去简单的模型很适合新手练习区分Planar Corner和Spatial Edge。为了强调section cut, 切到的线条处都hatch成了黑色。

这张shadow plan也一样是完全在AutoCAD里面画的,没有三维建模,影子也是人工算(其实是半猜半算)出来的,画的时候先画出影子的轮廓然后一块一块hatch。同样由于模型简单,不需要区分远近,只用了两种lineweight来区分Planar Corner和Spatial Edge。

plan oblique也一样:

所以lineweight的练习软件并不是重点,只需要有统一的逻辑就好。如果会三维建模软件的话出图当然又快又准,但是不会也不影响练习lineweight.

1. 画diagram时,有时为了突出某个部分,可以选择鲜艳的颜色用重一点的lineweight画出来,但是要尽量减少颜色的种类。diagram的目的是要简洁的表示出设计的system,能简单点就尽量简单点:

2. 简单的diagram一般不需要很多种lineweight:

这是一张很小的diagram,只用了一种lineweight.(直接作业里面截图的,背景颜色有点奇怪。。请忽略)

同样是diagram,用了两种lineweight.

3.非diagram的图中用多少种不同的lineweight由模型本身的情况和出图的大小决定:

这个是只有两种lineweight的图,由于背景是黑色,lineweight需要变成白底黑线的图的两倍。这张图是打印在类似于国内A4纸的大小的纸张上面的,本身就很小不需要太多细节,图里面比较重的lineweight是1.5,细一点的是0.75(数值不是autoCAD里面的那个,以illustrator为准)。

下面这张同样是黑底,两种lineweight, 但是为了区别出不同的面,改了一下线的颜色。

这里的section cut和中间的水都是在illustrator里做的,hatch是为了强调cut,但是因为在这张图里不是重点所以并没有hatch的太显眼。

这个是用了5种lineweight的图,当时是打印在11"*17"的纸张上,近似相当于两张A4的大小。由于纸张还是比较小,打印之后lineweight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所以用了一些灰色的线来作区分。最重的lineweight是1.0,最轻的是0.4,这些数值都不是固定的,可以人为视情况自己调整。这张图由于5种lineweight差距不是很大,截图放上来以后感觉就不太能看得出来……

下面这张图和上面是同一个模型,不过这张图里只截取了模型的一小部分,lineweight的区分看起来可能更清楚一些。section cut处lineweight最重,切口处用illustrator中的小桶涂成灰色表示强调。

这张由于是perspective,就用了远近的分层。印象里当时要打的比较大,用了14种lineweight(虽然好像截图放在这里有看不出来T_T)最重的是3.6,最轻的是0.75,同样有一些线用了灰色来区分主次。

这张图是上面那张放大之后截的一点细节。基本上原则就是,近处的Spatial Edges重,越远的Spatial Edges越轻,调整lineweight的目的主要就是让图中曲线之间的关系更清晰,分层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逻辑。

最后,再搬运一句老师的话,lineweight是基础,想练好只能多做。出图时候先只出线稿,不加渲染看效果,好的lineweight应该是逻辑统一,能让人在看图时轻易的明白主次关系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