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验/烂尾楼小姐的整容日记/
烂尾楼小姐的整容日记
2018-12-04 09:23:50762浏览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 长得好看有多重要? 从古代开始, 长得好看的就会随时开外挂, 死都死不了。

640.webp (69).jpg

“拆房部队”

供稿公众号 |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

长得好看有多重要?

从古代开始,

长得好看的就会随时开外挂,

死都死不了。

640.webp (70).jpg 

而到了今天这个时代,

不但做人要看脸,

连做一个楼都要看脸。

长得好看的楼就会各种上杂志,

当网红。

640.webp (71).jpg 

要是一不小心长得不好看呢?

那就很残酷了。

能被盖起来就已经烧高香了,

很有可能盖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然后.......

640.webp (72).jpg 

人送外号——

烂尾楼。

 

那烂尾了就要自暴自弃吗?

长得丑就没有前途了吗?

只有长得漂亮才能人见人爱吗?

人们难道都肤浅地

只能看见外表看不见内在吗?

 

我告诉你吧,

这些都是真的。

640.webp (73).jpg 

所以,作为吃藕的烂尾楼小姐,

找到一位好医生整容,

才是唯一且正确的道路。

 

比如下面这位韩国欧尼,

别看现在美得风生水起,

被粉丝们亲切的称为

亚马逊河流域的蝴蝶

想当初,

可也是一位几乎要被炸掉的烂尾楼小姐。

不过,

这栋建筑长得丑并不是因为天生基因,

而是因为一次不幸的“事故”。

让本来就很平凡的小姐姐

直接变成了车祸现场。


该建筑是位于韩国首尔东城区的文化及福利中心,坐落在首尔城东最为落后的工业区中,是城东区规划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本应是一个以文化及福利为主的政府办公机构,应该是一副轴对称的,庄严肃穆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然而,政府有了新的执政理念,希望这栋建筑像毕尔巴鄂的古根汉姆博物馆一样,能够通过自身的形象感染整个地区,丰富周围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就像“亚马逊河流域的蝴蝶”,引起“蝴蝶效应”,给生活在贫民窟的人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由于有了这样的想法,矛盾就此产生,进而造成了一次不幸的“事故”,原本完整的建筑体量,因为增加了许多市民文化活动的功能,被撕扯的支离破碎。还好有韩国建筑界最炙手可热的整形医生UnSang Dong Architects出手相助。用他们高超的空间塑性能力,挽救了这栋建筑的命运,达成了它成为“亚马逊河流域的蝴蝶”的美好心愿。

 

以上,说白了就是

没有公主命,

偏得公主病。

幸好医生猛,

整成公主脸。

 

STEP1

 破相过程 

 

让我们来还原一下事故的现场。

最初她就是一个四平八稳,

中规中矩的政府办公楼。

由于要丰富其中的功能,

她被分成了三段,

市民文化活动区作为面积最大区域被放在了三段的最下边。

 

其中包含了图书馆,

儿童教育中心,幼儿园,

还有一个可以容纳300位观众的剧场。

可以说彻底地

改变了政府办公楼的功能属性。

640.webp (77).jpg

不但功能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下面的市民文化活动部分还被彻底打开,

希望把建筑的内部尽可能的展现给市民,

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此活动。

 

这还没完,

在开敞的部分,

还被塞进了一个可以容纳300人的剧场。

640.webp (78).jpg

这样一来,

矛盾就此产生。

在我看来,有三个问题最为严重。

 

 01 

 

这栋建筑占地只有30m×30m,

在这样狭小的一层平面中,

如何能放得下上层诸多功能的入口门厅呢?

组织交通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02 

 

剧场有两层的看台,

每个看台又有升起,

单单剧场的部分就有四个标高,

这四个标高

又如何与自然层的标高相协调呢?

640.webp (79).jpg

 03 

 

体量被打碎,

如何能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立面形象呢?

 

面对这三个问题,

经验丰富的整形医生 UnSang Dong Architects

只用了一招,

那就是“巧用楼梯”。

 

STEP2

 手术过程 

 

 第一个问题 

 

将建筑的一角消去,

作为摆放立体交通的空间。

在垂直方向组织起一连串的入口门厅。 

这样便可以减缓

在一层摆放各种门厅的压力,

起到了立体分流的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一层的入口

进入儿童活动中心,

来观看演出的市民

可以通过大台阶

走到二层平台进入剧场的门厅。

 

 第二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

要分两步走。

 

 001 

要对楼梯根据剧场和自然层的层高做调整,

通过调整梯跑的台阶数量,

来协调不同标高之间的差异。

640.webp (83).jpg

 002 

将折跑楼梯的中间段做一个扭转。

这个操作

可以让楼梯连接更多方向不同的标高。

以上的手术过程

仅仅是针对建筑东南角的局部介绍。

在建筑的西南角,

同样采取了上述的做法。

 

通过楼梯的变换,

成功的将剧场从不同高度疏散的问题

完美解决了。

在建筑的内部,

建筑师还需要增加其他楼梯

做联通上下层之间的联系。

640.webp (87).jpg

 第三个问题 

 

一直以来,

做立面都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这是因为

我们所接受的传统建筑学教育体系中,

一直把立面设计

当做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来看待。

 

总喜欢用类似整体性强、

虚实有度、讲究比例关系等原则

作为做立面的方法。

 

但实际上,

看似需要独立设计的立面在空间的生成,

交通组织的完善

以及结构逻辑的建立等过程之中

自然而然就完成了,

无需在做任何的加工。

 

也就是说,

如果你身材很好,

那么你的脸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不信你看。

640.webp (88).jpg

在立面展开图中,

我们先去除玻璃幕的部分。

只看“破了相”的部分。

组成该部分的线条有两种,

一种是水平线条,

一种是斜向线条。

640.webp (89).jpg 

水平线条是各层的楼板,

有自然层的,

也有剧场非自然层的。

 

640.webp (90).jpg 

一部分斜向线条是楼梯。

 

640.webp (91).jpg 

而另一部分斜向线条是必要的结构支撑。

 

640.webp (92).jpg 

这样,

由三种职能的线条共同组成了

其外立面的复杂体系。

 

其实,

这种立面构成的手法我们并不少见,

比如鸟巢体育场,

看似复杂凌乱的外壳,

是由起结构作用的线条

和其装饰作用的线条叠加而成。

 

再比如让.努维尔设计的

新卢浮宫的穹顶,

也是由基层规则的图形相互叠加而成的。

640.webp (93).jpg

最后,

再让我们来看一遍

这栋建筑从破相到整容的全过程。

640 (9).gif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