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作者:宋子玉,14级建乙
起因:
其实不会用渲染器就是不会用渲染器,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韩神别打我,我已经很认真在学了,但总是觉得做出来的图太假)。但是Pinterest是个好网站。最开始想画这样一张风格化的效果图。图片来源是鲁官网上的学生作业。他们的学生画的图是这样的:
大概是觉得这种性冷淡的风格比较适合自己,而且既然怎样都做不出真实的效果,自己的建筑设计的又丑到自己都认不出来,就不要做的太真实,丑的真实。反映概念和营造的气氛才是最重要的。再加上方案太难产,最后只剩一天出图。保完成度如保胎,不能流产!只能选择最快速出效果的方法了。
方案概念:
其实这次方案的概念也是挺神的。大概是老师找了一块荒郊野地,荒到可以发生抛尸案的水库边,旁边还有景色一点也不美的坟头,让我们建一个别墅,体现诗意的栖居。去了一趟现场就欲望全无。于是我觉得不能欺骗自己的感受强行让自己找到诗意。一个人如果完全处在一个脱离人类文明的自然环境里产生的是一种抗拒感,所谓的意义就是在这样的恐惧中思考人类社会的秩序,思考人存在的意义吧。既然场地周围有墓地,加上我理解的神秘主义一点点被科学击退,精神就缺少可能性,我们的存在变得越来越冷漠,只是所谓的生物而已。所以住宅+X里的X定为家族墓园,通过一个完整的体验序列将墓园与住宅串联。生活于此的作家每日都要走一遍这条流线,寻求不理性、偏执和神秘主义。并在日常的行走中不断深刻思考。
建模:
没什么好说的,就正常建模就行了。
渲染:
即使是这样完全通过拼贴做出来的表现图,也是需要渲染的。分析样图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效果图的关键虽然是在素材的选取,但是前后的空间层次和建筑的阴影关系也很重要。这次出图因为其他图太大了,没有地方画立面图,但是老师又要求一定要有立面,所以只能把立面图和效果图结合。非立面图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首先是调整一个合适的角度。因为我是立面,所以只有四个角度可以选择。立面是很容易做出一层层叠在一起的拼贴风格的。然后我模型附了材质。总之建成这样很简单的模型就可以了。
然后我们需要用到AO图,后期的处理还需要用到阴影、用到材质。总之先渲出一个AO的模型打底,主要利用的是AO图里每一个面层的阴影退晕和前后面的层次关系。参数方面,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调整,以下是我设定的参数。不要忘记关掉天空的反射。
接下来按照正常的流程,导出线稿(样式消隐)、diffuse图(样式贴图、取消边缘线)、shadow图(样式消隐,取消边缘线)、材质通道、alpha通道。推荐使用插件“一键通道”。
所以渲染的部分就是这么多了。
后期:
之后就可以把众多的图片导入ps了,进入了“画”图阶段。首先是把之前渲染好的AO图和diffuse图叠在一起。这个时候会发现阴影比较浅,所以把shadow图层也导入,透明度调低,加深一下AO的阴影。调曲线和色阶,稍微加深。
之后在AO的图层和diffuse图层添加滤镜——杂色。这样图片上就会出现很多小点点,变得更粗糙,有颗粒感。
恩,其实和su相比只是去掉了线稿然后加重了光影关系而已。必要的话还可以用画笔或者涂色加重一些区域。
剩下的就是拼贴的工作了。好的素材很重要,而且这种风格的图对艺术性要去很高,所以素材要风格同一。颜色上不追求真实,而追求艺术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材质的拼贴。就是一定要有质感。就像油画,离近了看上面的颜料是很厚的很粗糙的。有一些素材就可以直接用油画里的素材,比如说透纳的天空。这次我用的比例人就是Tim Eitel的画里扣下来的人。这两个画家都是我超级喜欢的画家。
天空和地面我同样添加了杂色的滤镜,让图片充满颗粒感,不像真实的照片,总之就是意在消除所有的真实感。
配景和建筑之间就是要注意近中远的关系,然后选择适合自己方案气氛的配景。我选择了绿色作为整套图的点缀色,加上建筑紧靠一片梨树林,步行的话可以穿过树林发现建筑。
但是最后做出了热带丛林的效果,因为太喜欢这个蕨类植物的素材了。而且四个角的吊角树实在是太奇怪了,但是去掉哪一个角都觉得更奇怪。
素材的话山依旧来自于油画,上面叠加了一层黑色的色块,透明度调低。Pinterest可以通过一张图找到与其类似的很多图,可以保证素材的风格统一。
不过说到底画图就是画的自己开心啊。可能确实去掉一个角更好?
感谢 WH建筑课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WH建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