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 ImpactStudio 授权分享以下内容
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持续到今天,中国传统艺术一定是最重要的全球艺术贡献之一。这些包括文学、绘画、庭院和结构的精致艺术、精品文化,也成为了各个国家尊重和效仿的宝藏。中国风诗意且厚重,在建筑领域,它们牢固并宜居,清新而淡雅地伫立在中国山水之间。独特的构图、留白的技巧通过建筑师们的精描细绘来讲述一个醉人的故事。不得不承认,古风建筑在现代殿堂里依旧能够独树一帜,蔚然成风。那么,这些传达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建筑故事是如何一幕幕呈现出来的呢?
对于西方建筑师来说,中国大量的艺术和知识都是令人尊敬的。和许多文化一样,国人一直在保护我们古老的艺术实践。但我们会发现,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设计师们也通常遵循西方现代建筑的方法。然而,如今中国古风建筑基于设计和技术上的提升,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古风是贯穿整个中国建筑时代的,它也潜移默化地在现代建筑发展中守护了一片领域。
反思与改造 / 胡越工作室
这类建筑旨在超越纯粹的功能性。从历史上看,中国建筑与文化和传统有着深厚的渊源,并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仍有很多设计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来装饰。而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者也在思考如何在当代建筑的语境中重新诠释和想象这些传统元素和主题。
例如,受到建筑师们青睐的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深深扎根于历史之中。山水画的主要原则是将背景、中景和前景进行整体构图,创造出更富有层次化的视觉体验:
背景元素——通常采用隐约可见的远处山脉轮廓的形式;
中景元素——更近的山景或轮廓清晰的悬崖,通常带有蜿蜒的小径或溪流,以增强深度感;
前景元素——由人类尺度的元素组成,如岩石景观、诗人或牧羊人、小亭子或溪流上的桥梁。
背景、中景和前景的组成引导观者的眼睛从远处的背景,到中间地带在场景中漫游,最终再以前景作为焦点结束。以山水画的构图手法作为建筑背后的驱动力,从对现有场地的定位到规划的内部规划逻辑,一切都可以自然地展开。
RSAA(Büro Ziyu Zhuang)设计的云迷宫(Cloud mountain atlas)装置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关于城市中个体的意义,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行为的意义,关于人类信息所构建的新的城市空间的意义。这个装置是城市的缩影,人们在这里相遇或分离。
它的设计就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中山和云的形状十分相似,装置的外观是由真实的网格模式和虚拟的投影模式来定义的。不同的起伏为不同年龄和身高的人创造了不同的互动和接触的可能性。这是对城市世外桃源的隐喻。困在迷宫里的人,与山和云重叠,融合成不同的形态。中国字中的“地”和“云”组合构成了字符:坛。
“地”和“云”的糅合
无限平台(Infinity Platform by ZHANG Ruizhao)的灵感则来自传统的东亚折扇,一种古老而巧妙的技术。设计者利用空间和表面,通过折叠和重新安排每个扇叶的位置,风扇的性质可以在最大密度和最大表面积之间转换。这种方式的设计考虑了空间的多样性,9层楼板可以从天花板到楼梯围绕核心旋转,并从地板到顶棚的快速变化。
东亚折扇的外形
许多当代建筑师喜欢用新的建筑去诠释历史文化。例如北京嘉德艺术中心(Büro Ole Scheeren)的设计就代表了一种新的混合概念,超越了传统定义的当代艺术空间。这家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行的新总部位于商业(王府井)和文化(五四大道)的十字路口,紧靠紫禁城。该建筑嵌入北京市中心的历史结构中,形成了一个介于博物馆、活动空间和文化生活中心之间的新型混合机构。
在建筑的浮动环上,几家餐厅和120间客房的酒店无缝结合,可以看到紫禁城,创造了以艺术和文化体验为中心的包容的生活方式概念。它是博物馆、画廊、市场文化和交易的混合体,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庆祝并传递着对历史和传统的认识。它为文化价值观提供了舞台:代表着尊重与责任、价值与预测、美与意义。
可见,中国传统艺术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可以巧妙的和现代建筑相结合,这也是大家一直喜欢和尊重的设计主旨,相信不少同学都希望在自己的作品集中体现我国最深层次的艺术涵养,接下来的几个方案小编将带大家领略古风新设计的艺术魅力~
01
基于中国书法的地标
由维也纳设计公司Prechteck设计的“鲜花之门”为襄阳最大的中国桃金娘花园的入口定义了一个地标。Prechteck试图将大门改造成一种建筑类型,强调了之前划分元素的连接特征。根据环境和地形,以及园林的花卉主题设立的形式主义表现方式的灵感来自于中国的书法传统。
大门作为一种类型,其主要功能是划分——将建筑内部和外部分开。另一方面,门也是唯一的连接内外部的构造元素,引导人们到达某一点,并在这里内外统一。这个设计不仅仅是内部与外部的连接,而且也是访客的连接——大门成为了一个聚集的区域,而不仅仅只是一个通过的点。
该设计最显著的特点是竹子的造型,这种造型也基于中国书法的流畅线条和盛开的桃金娘花的花瓣。竹子的重叠长度会形成两个大花瓣形状的轮廓,隐藏一个之字形的内部框架。
随着结构拱起,外部的竹束在中部空间创造了宏伟的光体量。这个空间不仅作为花园的入口大门和游客的聚会点,也可以作为一个遮蔽的空间,为社区提供音乐会或讲座支持。从外面看,“花门”是团结和和谐的象征,也是在花园里拍摄婚纱照的理想背景。随着笔刷在每一笔的末尾淡出,大门也被这种看似“不完美”的线条所定义,这条线条将建筑与这座城市的遗产和中国书法传统连接起来。
02
基于工艺品的剧院
Steven Chilton建筑事务所发布了他们在中国广州花都区设计的剧院细节。其设计灵感来自一项中国古代的艺术品——牙雕套球,即由几个同心球体组成的复杂雕塑装饰物,每一个球都可以自由旋转,传统上由单个材料块形成。设计灵感试图通过一个球形的体量、不对称的重叠图案和复杂的表面几何,唤起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
牙雕套球
该方案的主要结构是由连接到球形节点的钢管构件组成的双层穹顶。球体被覆盖在GRC面板上,作为雨幕,覆盖在由绝缘铝板和玻璃组成的衬底上。主入口被处理成一个偏移的球形表面,创造一个不对称的重叠图案。表面的几何形状也受到源自该地区的木质百叶窗上的几何图案的启发。
引人注目的覆层设计在尺寸和位置方面已经优化,从而减少了制造所需的时间。覆层还试图捕捉牙雕套球的复杂性和多孔性,同时分散立面的复杂区域,使建筑表面最大限度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每个面板的开口大小取决于对光线的需求,以及进入大厅和主入口的视野,同时确保立面在建筑较高部分尽可能关闭,以避免不必要的热量增加。这几个组成部分的设计结果是“实与虚的温和而渐进的变化”,是对中国文化复杂性的致敬。
相似的,广州悦秀剧院的设计灵感则来自中国丝绸,具有细腻的纹理和丰富的历史意义。丝绸是一种最早在中国发展起来的织物,由于其美丽的纹理和光泽,丝绸成为前工业时代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口岸之一。
同样出自于Steven Chilton建筑事务所,广州悦秀剧院
建筑的外观由10个柔和扭曲的褶皱组成,设计的目的是唤起丝绸的艺术底蕴。引人注目的入口是由材料的无缝延续形成的,它在一层被“塞进”内部。各种入口的嵌入墙由天然的“丝绸”材料形成的檐篷保护,在折叠之前满足和定义它们的外部边缘。
建筑生成过程
剧院表面的主要红色被赋予丰富的深度,由各种阴影和纹理创建。表面的褶皱通过在太阳升起时也进入阴影区域使用深色来强调。朝南的覆层区域覆盖着主要为金色的阳极氧化铝面板,以帮助反射热量。金色和红色的颜色组合寓意着经典的丝绸服装。
03
基于玉石的美术馆
这个来自Gehry Partners设计的中国美术馆(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NAMOC),旨在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欣赏,旨在为21世纪的中国建筑树立一个新的标准。设计中最具决定性的元素是“半透明石”的外观,这是Gehry Partners开发的一种新型玻璃,具有玉的品质。
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北部的奥林匹克公园内,将由四个博物馆组成。NAMOC将占据面向奥林匹克公园中轴线最重要的位置。在项目中,设计师们一直在寻找如何用惰性材料来表达运动的方式,就像希印度的湿娃舞蹈人物一样,在立面上表达细微的运动。其中玉石是中国山水画、流水和云雾笼罩的山中最卓越和最具象征意义的。它很庄严,给建筑了一个高贵的外观,给游客带来了情感上的影响。
空间被用来展示艺术横幅和投影,这为建筑的外观提供了改变和保持现状的能力,甚至成为艺术家项目的画布。建筑的其中一个入口位于西立面的中心,正对着奥林匹克公园,这个衔接看上去就像是中国寺庙的剪影。
设计者为博物馆周边区域开发了一个更大的景观和总体规划设计,以连接文化区总体规划。西面的滨水公园提供了新的公共开放空间和底层零售区,从奥林匹克公园的主轴线可以看到博物馆的视觉前景。博物馆东边的新公园提供了额外的公共开放空间和雕塑花园作为博物馆的延伸。
04
基于古玩市场的类型突变
类型突变是SCUT Design Studio设计该项目的原则,以回应广州荔湾区的复杂背景。荔湾区的典型纹理类似于梳子的形状。随着高速发展,荔湾区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现代都市主义与历史街区的冲突。古玩市场是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混合体,可以看作是这个建筑中同时呈现的不同时期不同语境的混合体。
古玩市场类型学
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可以根据场地沿线的河流、密集的街区和场地上的现代高层建筑来应用于场地,以连接这些元素,并为异托邦创造各种空间。同样的,在中国,古董市场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包括窝棚下的集市、大门之间的市场、河边的街头商店和寺庙里的市场。通过深入研究古董市场的原型,可以明确建筑布局。
不同的传统建筑布局
在对复杂场地进行研究后,无论是基于该地区的历史还是现状,都应该考虑几个功能原型,包括露天剧院、银行、市场、街头商店、小巷和混合建筑。中国传统园林的建筑形式是规律性和不规律性相结合的良好体现,这在基础建筑框架的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国传统园林的规则,这些布局,包括亭子、街边商店等等,需要以有序和无序的方式连接。
典型的园林布局
该项目试图创造一种源于社区、城市的辩证建筑,但同时强调城市差异之间的个性和张力。在现有的城市中,在中心和外围之间建设一个新的市场,是一种通过对建筑形式的再投资来重新定义城市建筑的尝试——通过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建筑形式,对城市的既定特征进行重新发现和新的诠释。
建筑形式的选择,源于现有的城市结构,因此,荔湾区的特色成为所选场地形态转变的基础,在该地区与环境的分离中,对抗和由此增强的身份被创造出来,作为城市旧区自治的新规划——一种古董市场本身在建筑和社会方面与现代城市的重新对话。它将保留城市的精髓,并作为城市不同部分之间的纽带。
超现实市场场景
传统的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我们对建筑意义的理解:提供庇护或反映文化和社会的努力。新技术的可能性的确塑造了今天的城市,新的现代建筑似乎在失去传统,又似乎在试图重拾传统。不可否认的是,旧形式必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中国传统艺术可以继续保持在大众视野中,是吸收了新的元素成为现代主义背景下的中国风。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创造多元化的设计,应是基于解决城市扩张、环境问题等的有效性建设。“取其精华”大概是对艺术历史长河最确切的形容吧!古风很美,诗意且厚重,存在于过去是宝藏,希望通过同学们的设计畅想,让它在现代和未来依旧可以安静的发光~
-End-
编辑 | 与鹿
校对 | 与鹿
版权声明
内容由 ImpactStudio 授权优优课编辑发布
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投稿邮箱
539636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