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 原境界space 授权分享以下内容
OCAT上海馆于2020年9月28日至11月29日展出建筑展“空间规训:(后改革开放的)一些房子与(后世博的)一些建筑”。参展的12位青年建筑师分别根据两条线索提供参展作品:一是建筑师们曾居住过的,并对自己产生深刻影响的普通日常构筑物,二是建筑师们成为执业建筑师后创作的建筑作品。并将最重要的建筑元素,如地面、墙体、吊顶、门、窗、家具等,1:1在展厅中呈现。

△ 展览现场 | OCAT上海馆
因此,相比纯概念式的艺术装置,展览加入了建筑实践的具体内容,通过对比“影响建筑师的”与“建筑师所创作的”,可以一窥建筑、建筑师,创作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建筑”但又不止于“建筑”的展览。
▼
有哪些青年建筑师参展?
此次展览由建筑师兼艺术家梁琛策划,邀请到目前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十二组青年建筑师:范久江、郭廖辉、靳远、李伟、梁琛、刘晨、刘可南、刘阳、陆少波&刘一霖、水雁飞、王子耕、薛喆。并特邀建筑师李涵创作了展厅地面,在空间上将所有作品并联起来。

△ 展览现场 | OCAT上海馆
→
展览是否太过专业对普通观众不友好?
展览中每个作品都附有介绍的小册子,有关的文献、摄影作品及图纸都会统一收录在其中,观看者可以作为参考。并且作品前还会循环播放建筑现场的声音以及策展人与建筑师的访谈。同时展览考虑了视觉上的展陈效果,普通观众也能较为自在地理解作品内容 。

△ 《One Space and Another》 | 刘晨
空间规训:
(后改革开放的)一些房子与(后世博的)一些建筑
2020.09.28-2020.11.29 | OCAT上海馆
优:展览设计和文本工作比较细致用心,现场的搭建和展示使人能够想象到真实建筑的日常,有些作品十分具有想象力,虽然讨论建筑,但不局限于建造。
缺:小部分作品搭建质量一般,作品意图表达较晦涩难懂。
注意事项 :展览免费。馆内控制观展人数,最好在工作日来参观,周六日下午可能会遇到排队现象,每有一人出馆才允许一人进馆。展览提供鞋套入场。
展馆空间

△ 展览入口下沉广场 | OCAT上海馆

△ 展览现场 | OCAT上海馆
推荐作品

△《钟门》,冷轧钢板,600L | 梁琛
1' 钟门
此装置位于展场入口,它的建筑实景来源是房子中的一扇门,也隐喻了这里为展览开始的地方。它1:1还原了作者位于内蒙古的建筑作品“众方纪”二层的旋转门与空间尺度。田字的空间分别承载住宅中卧室、工作室、卫生间和楼梯间,并被一扇旋转门所分隔。

△《钟门》的建筑实景来源:作品“众方纪”(内蒙古)二层旋转门

△ “众⽅纪·额尔古纳” | 梁琛
「众方纪」是由独立⾳乐人、新青年代表陈鸿宇发起的首个当代艺术项目。“众⽅纪·额尔古纳”作为「众方纪」⾸个精神地标建筑建造于陈鸿宇的故乡内蒙古北部,额尔古纳与俄罗斯边境的草原上。
/

△《一九九四年》 | 王子耕
2' 一九九四年
该装置是两个关联的单人剧场,是以货架与风机分割的一对父子空间。1994年,作者的父母离异后,其父便在办公室货架后为作者搭了一个床,以供他上学,作者在这个空间里居住了两年。这个装置就是以此为原型的再现。

△《一九九四年》“父亲一侧” | 王子耕

△《一九九四年》“作者的一侧” | 王子耕
两个空间在光线、器物上的联系与隔绝,试图叙述一种复杂的单亲家庭中依赖且对立的矛盾情感联系。作品通过镜像的床和桌椅、玻璃反射和逆向光源,将观者投射进橱窗空间内,增进观看的沉浸和共情,形成类似达盖尔(Louis Daguerre)透景剧场(Diorama)的观感体验。
/

△ 《Airweight™気鳔》 | 水雁飞
3' Airweight™気鳔 + 雾浴
影像中是一个实验装置,将每人一天所呼吸的空气量进行包裹,以一种超乎人体的尺度在空中漂浮。其双层的薄膜结构使用了普通的塑料袋(聚乙烯膜)。外层的氦气提供的浮力抵消了薄膜结构本身的重力,而使得内层被隔绝的空气像液体一样地自由浮动,使人重新看待空气——这个或许正如水、空间、阳光一样逐渐稀有的东西。

△ 《雾浴》 | 水雁飞

△ 《雾浴》 | 水雁飞

△ 《雾浴》的实景来源 | 水雁飞
《雾浴》模拟了作者的儿时记忆,回忆总是朦胧的,如公交车卡在嘉陵江大桥的浓雾中,阳光射进水汽弥漫的大浴池。装置试图调配出这样漫溢的场景,镭射光切割的水池,安全灯的暗红色,铝箔保温棉替代了瓷砖的网格化,油雾喷射的白噪音,它们组合在一起重组了记忆。
/

△《One Space and Another》 | 刘晨
4' One Space/Wall and Another
《One Space and Another》装置源于作者位于北京胡同里的工作室的立面空间,它连接了工作室空间和院子,是一道透明的长型空间而非单纯的立面,由金属薄墙与透明玻璃、厚透明树脂板构成的虚空间,承担了展示窗、推拉门入口与半室外透明展间。

△《One Space and Another》 | 刘晨

△《One Space and Another》 | 刘晨

△《One Space and Another》的建筑实景来源 | 刘晨
《One Wall and Another》装置同样表达了一种“没有完整隐私”的空间,作者的记忆里,某天卧室的南墙有一天突然被封起来,一段时间后被工人拆除,于是居室向南又再延伸出一个新的房间,原本的窗就被安在了新的立面上。原本居室成为客厅,窗墙的位置即变成了铝合金玻璃推拉门。

△《One Wall and Another》 | 刘晨

△《One Wall and Another》 | 刘晨
/

△《江边漫步》, 综合材料(预制砌块、木材)| 郭廖辉
5' 江边漫步
这个装置使用了江堤上的地砖图案,用木结构支撑起连续的砌块营造出江堤的高差。像绵延不绝的江堤上一条平缓的路径,顺着地砖图案一步一块地走,是作者对城市的记忆。
▼

△《江边漫步》, 综合材料(预制砌块、木材)| 郭廖辉

△《江边漫步》, 综合材料(预制砌块、木材)| 郭廖辉
“从城里拾级而下走到江边,江南沿江排列着大小几座山峰,轮廓清晰而坚实,沿着长江的方向延展开来。房子的屋顶、江上的浮标、天上的风筝,似乎都和这山有关系。”——郭廖辉

△《江边漫步》的建筑实景来源 | 郭廖辉

△《江边漫步》, 综合材料(预制砌块、木材)| 郭廖辉
/

△《家具与建筑之间》 | 刘可南
6' 家具与建筑之间
作品主要分两部分展示,一是有关淮海路公寓的18件器物,二是勤勇小学民宿的18件器物——两个建筑都与作者的记忆密切相关。于前者,他是客人;于后者,他是主人。前18件器物,作者是使用者,而后18件,他是它们的创造者。悬挂介绍文字与图纸的架子正是建筑的其中一件器物,清晰了展示它巧妙的构造逻辑。

△《家具与建筑之间》 | 刘可南
/

△《门廊》 | 范久江
7' 门廊
《门廊》是作者在江苏淮安曾经居住过的奶奶家的一层阳台入口部分。两级台阶的高差,让这个空间成为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以及内部房间与外部花园的过渡地带。公共生活和家庭生活都会在这里交织发生。作品前播放着的现场声音以及人的谈笑声,使这个简单的灰色空间,虽仅仅只有图纸,也能够被想象成彩色的日常生活画面。册子中介绍了该空间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图景。

△《门廊》 | 范久江
▼
其他好看

△《一庭亭局部》 | 亘建筑事务所

△《我们的家?》 | 陆少波&刘一霖

△《网》 | 靳远

△《One Space and Another》 | 刘晨

△《姥姥家的楼梯》 | 薛喆

△《阶檐》 | 李伟

△《伞》 | 李伟
感谢 原境界space 授权分享
微信ID:OIGallery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End-
编辑 | 与鹿
校对 | 与鹿
版权声明
内容由 原境界space 授权建筑小学堂编辑发布
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投稿邮箱
53963608@qq.com